明朝的人作息时间都很准时,原因说起来也很心酸,就是“夜禁”,规定一更三点敲响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走的,鞭打四十下,在一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的,鞭打三十下。除非疾病,生育,死丧可以通行。

不让晚上出去逛街撸串这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礼·秋官司寇》中记载“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那个时候,起早赶路的要被查的,夜里赶路、游逛是要禁止的!这么做的出发点,不是怕你长胖和喝醉,而是社会管理,比如预防鸡鸣狗盗、打家劫舍,预防火灾,战时能及时发现偷袭和探子等。其次是减少即兴犯罪,因为在古代农耕生活很单一,让大家都呆在家里就不会到处惹是生非,有利于维护民众生活稳定。

还有一个作用是计时,通过定时敲响暮鼓、晨钟,还有更夫打更,告诉大家现在是什么时辰,免得没有时间概念,一天都稀里糊涂的。古代又把一更分为五点,用铜壶滴漏计时,古人把那个下漏击点的声音叫做“点”。一点相当于现在的24分钟。

了解《清明上河图》或《水浒传》的一定猜到了,是北宋取消了前朝的宵禁法令。

晚唐、五代,宵禁已经在松动了,因为实在也禁不住,毕竟“享受夜生活”成了大家的共同呼声!而且由于宋朝结束了之前的乱世,社会相对稳定,城市人口激增,住房和生活消费需求就很旺盛,从放松宵禁,到最终解除,经济活力大大提高!于是带来了大量的财税收入,朝廷也因此尝到了甜头,宋仁宗年间,夜市连着早市,完全就是“不夜城”了。《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可惜好景不长。元灭宋后,不但恢复了宵禁,而且还异常严厉!除了禁止夜晚游走,甚至连家里亮着灯火都可能受到处罚。如果编造夜行理由,则要投入大牢。明朝沿袭了宵禁制度,改名叫“夜禁”,但对象主要是平民~夜里谁可以“潇洒快活”呢?除了一些官员外,还有大名鼎鼎的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等。那么在地方上的城镇,原本街市没有京城繁华,把夜禁的重任下放到了府衙、县衙一级的巡检司。

明朝直到孝宗的时候,京城的夜禁逐渐松弛,家里、餐馆、酒肆可以亮灯了,只要人别上街就行。还有就是元宵节前后解除夜禁的天数,放宽到了十天!

这些规定反正跟穷苦老百姓没什么出入,天黑就睡,天亮起床也省了灯油钱,在古代能点灯也是很奢侈的享受,只有中资家庭以上才能点得起油灯,章子俊刚来时对于天黑下来没有什么概念,不就是点个灯吗?可是在明朝生活了十多年后,才深切地感悟到,照明也是实力的展示,就目前来说,王家肯定不缺灯油这样的开销,即便是这样,一般的下人屋中是没有灯的,听到夜禁的锣声,也就各自摸黑休息,整个王家只有主人房中才有微弱的光芒透窗而出。

自从章子俊的到来,王家被这位“大手大脚”的伯爷改变了,章子俊最不习惯天黑后,乌漆漆一片,要说什么叫做黑夜,在明朝这样的年代里算是真切地感受到伸手不见五指是什么。除非夜里有月光,章子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明求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旗只为原作者拉拉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拉拉袖并收藏大明求生记最新章节第三百九十九章 郓城往事(上)_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