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易点头道:“这药材里有一味乌头,若不是我用银针测出,几乎很难发觉,顾员外的病便是因为这乌头没有泡制好所致,乌头在药方中有散寒止痛、回阳救逆、风寒湿邪之功效,若没有去除毒素,却是害人的药。”闻言顾员外大怒,对着身边的管事说道:“去给我查明此事,我绝对饶不了这阴险小人。”

既然找到了病因,对于中毒这种症状,还是牛易的强项,治起病来便顺畅了许多,于是便为顾员外开了一张药方,想必喝上一些时日便会痊愈了。关于张神医为何要对顾员外这样做,后然才得知是张神医受了顾员外的对头银两,利用顾员外的病,让张神医做手脚,不想被牛易抓了正着。

从此牛家医馆生意更好了,昔日的贫穷人家,日子也有了盼头,牛二宝跟周氏整天乐开了花,帮着采买药材,整理切片,后又收了二个学徒帮着称药配药。

不想好日子没过上几天,祸事降临,张神医收买了当地衙门中的典吏,说是牛家医馆没有朝廷行医照书,无法课税,要罚银还要关闭医馆。面对官府的压力,牛家医馆想要生存下去就很难了,行医的文书要有太医院统一颁发。

在这里就要说说古代行医的事,在明朝以前行医不需要资格证明。这是因为习惯法使然。但是自明朝起,国人行医是有“证照”的。如果违规一次,终身不得行医。

明朝以前求医,一般只寻找老中医。医家祖上三代从医的,才会去求治。一般的江湖郎中,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找他治病。如果郎中因为误用了方子,害死人命,朝廷也会派人来检验。取证的时候,会向本县本乡的名医求证,看医生开出的方子是否有违常理。比如自宋朝开始,会在县里惠民药局设医生,免费给穷人看病外,就是查验一些江湖郎中的药方,是否乱用方子。

到了明朝后,从医的人家是子承父业,世代沿袭的。一个人是不是合格的医生,朝廷有户籍可查。如果违规用药,朝廷可以“不许行医”。可见,古代虽然没现代意义的“行医执照”,但肯定有区别医家与常人身份的证明文件。但凡开设医馆、药局,必须出示相关的文件,而这个文书就要有太医院中的太医署颁发,如果没有,肯定办不成。可能大家听说过御医,也听说过太医,很多人想当然认为二者就是不同的叫法而已。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御医就是太医,但太医却不一定是御医。御医是一个有正八品品级在身的太医,而太医却不一定是有品级的,比如食粮医士、冠带医士、支杂职俸医士和支品级俸医士等太医就都是无品级的。太医品级有高于御医的,也有低于御医的。比如院使、院判的品级是要高于御医的,院使是正五品,院判是正六品。再如吏目的品级是要低于御医的,吏目是从九品。御医是有单独看病,处方权的,而太医却不一定有。比如太医院中的医生,他们就是没有单独的看病与处方权的。御医的医术是太医中最为高超的一类人,多数太医是比不上他们的。明朝是一个等级非常森严社会。

《大明律》还明文规定,如果医生开错方起了纠纷,可以找别的医生专家来验证。这就把过去处理医疗纠纷的习惯,正式纳入了法律明文当中。能有更加有效地保证百姓的安全了。

可是像清涧这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明求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旗只为原作者拉拉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拉拉袖并收藏大明求生记最新章节第三百九十九章 郓城往事(上)_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