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恕的私信中最后还转达了皇上的几个意思,西南之事对朝廷的紧迫,当初免去平安伯爵位是临时找的借口,早日从诏狱中出来,如今新朝新政,众正盈朝,有意起用能臣忠吏为朝廷办事。章子俊因政绩突出,被越级提升为翰林学士,后又献良种,兴商办学为朝廷贡献巨大,故而加封为平安伯,又在任内平息瘟疫。下江南救灾后又平定榆林寇乱驱赶鞑靼扰边,牧守边关大功也。

这是皇上给章子俊背书,也是让章子俊没有后顾之忧,好解决朝廷西南之民乱。在王恕跟章子俊的关系上,章子俊一直不卑不亢,反而王恕对章子俊有点讨好的嫌疑,这其实很正常,因为王恕跟章子俊之间还发生过一段心照不宣的“合作”,那叫一个配合默契,从此王恕把章子俊当成了自己的学生一样对待,成了“心腹”之人,要不然王恕也不会处处为章子俊开脱,说好话,现在朝中都知道这一次章子俊的“升官”都是王恕的人脉关系。

当初宦官王敬携同妖人千户王臣南行收罗药物、珍玩,所到之处骚扰不安,县令很多被侮辱。王敬一行到了苏州,召诸生写妖书,诸生群情激奋。王敬奏告诸生违抗命令。王恕急忙上疏说:“正值灾年,应该遣使赈济,王敬反而横蛮地索取珍玩。以前唐太宗暗示梁州献名鹰,唐明皇命令益州织半臂褙子的异服,献琵琶杆拨子、镂牙合子这些东西,李大亮、苏颋拒不奉诏。臣尽管比不上他们,却王敬慕李大亮这样的人。”接着把王敬等的罪状全都一一列出。

接连被王恕对着的王敬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也诬奏王恕,并牵涉逮捕了常州知府孙仁。王恕上书直言救孙仁,差点下诏狱,这是王恕三次上疏弹劾王敬。

正在此时,因庐州迟迟没有上缴分摊银,还被庐州知府章子俊吩咐各县官,直接把前去收银的内官给轰了出来,王敬实在气不过,亲自前往庐州讨说法,不想半道在洞庭湖边小镇碰到“贼人”火枪打中,当初一顿慌乱,也不知王敬死活,急急离开回了京城,正在此时,从庐州来的紧急公文送到了王恕案桌上,里面就是章子俊的亲笔,没有遮遮掩掩,直接了当地说道,王敬不死也重伤,可保江南一时太平,如果朝廷要追查,王公可把这事全部推给平安伯吾来担着,不会让南京以及王公背黑锅。

当时王恕一看有人替自己出了口恶气,却是庐州知府平安伯章子俊,很是感动,可王恕也是书呆子,就受不了有人比自己还硬刚,因为但凡书读多了,会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王恕的理论是关于“天理”“人欲”关系,王怒持对立论,认为天理人欲相为消长,有天理即无人欲,有人欲即无天理。在经济思想方面,王怨批驳了企图恢复井田制的主张,认为井田之法令不可行。王怨于儒家经典及传注,每有新解。认为《论语·子罕》篇颜渊唱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系颜渊“言己不定见,非圣道之有高坚前后也”。谓朱熹《四书集注》以为系颜渊深知孔子之道无穷尽、无方体而叹之为“非是”。认为《春秋》系孔子根据左丘明所作鲁史而撰写,非左丘明据孔子所修《春秋》而作传。

关于心性问题,王恕认为,性乃天之所命,人之所受,性即天理之流行,因而性是善的,顺理而善者为性之本,不顺理而恶者非性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明求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旗只为原作者拉拉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拉拉袖并收藏大明求生记最新章节第三百九十九章 郓城往事(上)_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