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在古代属于蛮夷之地,“蛮”是古代对南方各民族的泛称,广西古代为百越族的聚集之地,所以常被称为南蛮之地。到了宋朝时期,广东、广西、海南皆隶属广南路,这个时候的越南一跃成了蕃属国。后广南路一分为二,广南以东为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治广州;广南以西为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路治邕州(南宁)。这也是“广东”、“广西”的叫法,在历史上最早源于此。到了明朝初年沿袭元朝旧制,设置广西行中书省,治所桂林府。后朱元璋改“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又称“广西布政司”,治所依然桂林府。

章子俊一行人等,兜兜转转化时三个月才到达桂林大圩,为何来到大圩而不进桂林,因为桂林有靖江王府,目前靖江王府传了五代,所产出的子女已达数千,人人都是郡王,将军,中尉什么的,惹不起还不如躲远点。

这就要朱元璋定出来的藩王待遇,还是世袭罔替,也就是说不降爵的传递,同时藩王还不需要承担相应义务,又享有很大的经济特权,这种环境之下,不迅速腐化才怪。明朝的藩王说不好听的,有如圈养的动物一般,只需要享受不需要付出,另一个特色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

世袭罔替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儿子封亲王,然后亲王的嫡长子可以世袭亲王爵位,其他儿子降一等成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来世袭郡王爵位。其他儿子降爵成为镇国将军,孙子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所以目前整个桂林城中辅国将军、镇国中尉满天飞,谁也惹不起。

章子俊可不是傻子,在路上已经想好了这一次完成朝廷任务的办法。大圩镇是一个商品集散地,依漓江而居,距桂林只有二十多公里水路。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各种商行应有尽有,明初解缙诗曰“大圩江上芦田寺,百尺深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爨后,僮人荷叶裹盐归”。

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会馆,有名的广东、湖南、江西、山西等会馆及清真寺等。也是整个广西盐道衙门所在地,章子俊的到来立即惊动了大圩官府各大衙门。大圩在行政上属于临桂管辖,临桂是县城,设立知县衙门,也是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而大圩镇设立县令衙门,关于知县及县令的所属关系,在前章回中已经详细说过,知县是朝廷的正式官员,品轶为正七品,而县令只是地方上产生的官员,品轶为正八品,有些地方只是九品。在周星驰的电影《九品芝麻官》中的就是县令。换句话说,县令多为地方上官负责,知县则主要为中央朝廷负责。

大圩镇最大的商品就是盐业,来自广东的海盐沿着西江、浔江、黔江、柳江、遇龙河、金宝河等等大小江河涧溪源源不断地供应着整个广西,云南、贵阳、湖南等地。

章子俊首先要做的就是抛开现有的官府专盐模式,不用知会靖江王府,也不想去捅这样一个马蜂窝,另起灶台,打通从广东沿海产盐到广西大圩镇盐业码头的一切阻碍。建立一个快速盐道,打破靖江王府对广西食盐的控制。

要成功完成这样的设想,首先是建立一个由官府背书的运盐商队,集民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明求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旗只为原作者拉拉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拉拉袖并收藏大明求生记最新章节第三百九十九章 郓城往事(上)_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