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延汗分兵三万,设想合围攻击东胜卫的两万明军,三日后大军才到达一个叫乌兰沟的地方,前方游骑来报称,东胜卫已经破城,守城领军战死。这位达延汗三王子部落台吉郝日烈颜非常自大,仗着手中三万人马,南侵以来从没遇到过对手,明军无不望风而逃。这一次听说明军有大量火炮才吃了亏,让郝日烈颜非常好奇明军的火炮真有那么厉害?不得不重视起来。

人过万铺天盖地,无边无际,在明军各团营中有一个部门,拿着比普通士兵高出几倍的高薪月银,这个部门就是斥候部队,团、营、连级军队中都有自己的斥候部队,人数一般是百人左右,所装备也是精良,有一枝长枪,一枝短枪,还有一把斩马刀及能装在长枪上的刺棱刀,人人都有一架望远镜,配三枚火油手雷,一只搪瓷杯子及铁制水壶,身着背心盔甲,头戴钢制头盔,一人一马,主要是侦察、收集情报、传递文书及战场信息。不到最后是不会主动去袭击敌人。所以个个练就一身武艺和马术,也是各团营中的精英。最重要的是人人都是能写会算的“书生”。比如章子俊的整个警卫连,就是斥候部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古代通讯全靠嗓门喊的年代,要组建大量的斥候部队来保障相互间的联络,以及发敌在先,收集各种各样的情报。

在章子俊的军队中有一个不成命的规定,从小旗、总旗、排、连这些队伍中的低级长官,都是从斥候部队中来的,而这些人跟大头兵所不同的不是个人武艺有多么的厉害,也不是作战有多么勇猛,而是能写会算,脑子机灵的读书人。

这些人在思想意识上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变,跟当前的儒学明朝人有其观念上的区别,明白了这大明江山不是朱家人的江山,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章子俊把明末清初黄宗羲的论调写进了教科书,以天下为公、一人为私为价值尺度,对皇帝制度下的帝王意识、政治关系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强调了以民族为主体的国家观念。

君主的角色应是人民最大的公仆,而不是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上古时代,“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国君不仅从属于天下百姓,而且也直接为他们服务。所以,“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后来,情况就颠倒过来了,“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君王“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把天下看作是“一人之产业”。明白当前专制集权制度的不合理性,暗中否定了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的合法性。

这样的观点很是大逆不道,对两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君权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把崭新的“民主”的思想,而不是传统的“民本”的思想。“民主”的思想是以“民”为主体,而“民本”思想则是以君主为主体,“民”只是作为君主政权的关键成分而已,它与“主权在民”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在国家治理中,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而非不平等的主仆关系,更不可以“父子”相比拟。“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下并非君主一人所能治,所以就需要臣吏帮助君主共同治理天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君与臣的差别只是为天下服务的分工不同而已。

特别是提出了“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明求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旗只为原作者拉拉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拉拉袖并收藏大明求生记最新章节第三百九十九章 郓城往事(上)_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