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户部尚书叶淇、反对说道:“当年对大宁停粟实乃是一言难尽,而是劳民伤财所化巨靡,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从南方向北方运输粮食,其中光辽东海运就持续了30多年。永乐初年,为恢复北方残破的经济,不得不再行海运,但时间不长就陆续停止,船只和人员转入下西洋的活动,北方军食改为以“屯田为主,中盐为辅”的解决办法。但是,大宁的情况则不同。从洪武初年起,那里就没有居民。加上自永乐起,又把其人口全部南迁,那里又成了无人区。恢复大宁,保证十余万镇守军人的军食供应,谈何容易。”

叶淇说的可谓是事实,又拿出佥都御史刘大夏的一份奏书道:“陛下请看刘御史从宣府发来的通报,说是:“塞上有权势家族的子弟以买卖粮食谋取私利。边关粮食本就不盈,户部调拨每年所化人力物力以属不易,如今又有人倒卖,。当初,塞上必须粟千石方能买入、草万束才得收进。由此宦官、武臣得以操纵市场,上下其手获取厚利。而如今又要恢复大宁府,人从何来、银从何来。”

作为户部尚书的叶淇,双手一摊,反正户部没银去建府作衙,加上往后也没有能力去维持一个孤悬塞外的大宁府,想要恢复大宁府,别找户部。

此时殿内可谓是落针可闻,一下子刚刚闹的乱哄哄的吵闹声都禁声了。朱佑樘的眼瞄向了内阁几位大佬,意思是你们内阁怎么看,朕想听听内阁的建议。

前几年章子俊在京城时,曾跟内阁徐傅说过“即朱棣在努力巩固北部边疆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不论是广建卫所,还是“清沙漠”都具有权宜的性质,而后代帝王由于缺少自己的雄才大略,很难把这两种措施维持下去。随着大宁撤守以后,明朝北部边疆全线后撤,在地理上形成了巨大的真空,而这个真空,明朝不去填补,草原部落必然填补,从而导致边疆结构发生根本性逆转,即北部边疆从长城一带转变为长城一线,危机频频,给长城南北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

所以对朝堂上的这一次争斗,内阁没有表态,因为牵涉的面太大了,大到可以左右往后朝廷对长城西北以外的国策和命运。对徐傅来说以垂垂老矣,到了致仕的想法,不必去捅这个旧伤疤,所以默不作声才是上上策,内阁中的另外两位李东阳和谢迁,都是老狐狸,徐傅是首辅不做声,不表态,必有一定道理,所以也是做观望态。

可是目前那个平安伯,不按常理去占领了东胜卫,还快马边报问朝廷要不要派兵驻守,原本日子过的好好的,河套又不是本朝丢的,只要守住长城边关即可,好不容易爬上了朝堂,安稳过日子不香吗?非要去拓土打仗,这才是劳民伤财之举,大明想要举国之力收复一地不难,难就难在收复后怎么守住。连太祖和成祖皇帝也守不住,南撤而放弃,当前又有谁能为之,算了,还是洗洗睡吧。

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自土木堡后,大明的对外方针由进攻转为防御,从天顺起都在修长城建卫堡。光大同镇建有城堡达五百余座之多。但实际上,远在五百座之上。当然,这些堡多数为民堡,但也有为数众多的军堡。其中的七十二城堡,都是修建在战略或防御地位的重要位置上。

除了大同府领有四州七县。分别是:朔州、应州、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明求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旗只为原作者拉拉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拉拉袖并收藏大明求生记最新章节第三百九十九章 郓城往事(上)_410